2024年11月15日下午,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科技局局长郭玉海、副局长董志明,东营区牛庄镇党委书记马守良、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彬等一行人,来到中羚泰和公司,就中央预算内投资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,国家支农奖补政策,智慧农业及设施农业建设等相关议题,进行了深入交流。北京中羚泰和公司总经理史建斌主持会议,副总经理张俊贞,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、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公司数字农业部总经理陈靖源,中国农科院智慧农业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、北京科百宏业公司副总裁刘枫等相关人员参与了会议交流。
陈靖源研究员首先介绍了“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”的有关情况。该项目是根据农业农村部《“十四五”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》和相关专项建设规划部署,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、“两重”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要求,明确列明的工作内容。根据文件要求,东北地区玉米单产提升每县实施规模一般为 10 万亩及以上,黄淮海、西北、西南地区每县实施规模一般为 5 万亩及以上。大豆单产提升每县实施规模原则上为 3万亩及以上。2024年全国已选定落实74个县,2025年全国拟再选定100个县,中央预算内投资按照玉米单产提升每亩平均300 元、大豆单产提升每亩 400 元予以补助支持。
另外,近两年来,国家发改委、农业农村部、财政部推出了一系列支农奖补政策,如“国家级创新应用基地”(2000万元资金支持)、“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”(4000万元政策支持)、“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”(1亿元资金支持)、“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”(1000万元资金支持)等等。这些支农奖补政策,对于地方农业发展,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等,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郭玉海局长就东营区盐碱地农业“创新硅谷”,“科技+”赋能智慧农业进行了介绍。近年来,东营区突出科技在农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,通过不断强化科技协同创新、加速成果推广等措施,借助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,持续推广智慧农业,实现了科技与农业生产跨界组合、融合发展。对于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和支农奖补政策,东营区非常关注,愿意积极参与项目的申请和建设,力促项目落地。同时,诚邀中羚泰和公司领导和各位专家,前往东营实地考察,进一步推动东营区的智慧农业建设。
马守良镇长介绍了牛庄镇采取“政府+龙头企业+村集体+农户”的运营模式,不断延伸产业链条,积极推动落实盐碱地综合利用生态果蔬基地建设项目,以及高效特色农业蔬菜产业园建设项目,加快构筑现代农业体系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走上特色化产业振兴的新路子。牛庄镇现有耕地8万多亩,希望能够参与东营区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。另外,牛庄镇还具有天然“宝藏”——地热,对于发展设施农业、反季节农作物的种植有些很大的优势。近年来,东营区不断加大地热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,拓展了地热能应用新领域,实现了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多赢。
刘枫主任介绍了农作物精准栽培系统。该系统推动了项目智能化管理,转变了原有的生产模式,灌游和施肥更加精准化,可减少成本50%,节约人工90%,最终实现数据采集、数据传输、数据存储、数据预测、数据应用一体的智能化管理,逐步建立更加精准的水肥平衡、病虫害等番茄生长需求模型,实现智能化生长环境的精细化调控,实现信物融合的智能化系统管理,达到农作物最佳生长环境,从而为高效现代化农业率先做出新典范。
张俊贞副总经理表示,中羚泰和公司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,在智能化、信息化领域开发了一系列产品,参与了国内多个省市的信息化平台建设,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研发和工程实施经验。公司参与研发建设的“天空地一体化物联网监测指挥平台”,以农业模型为核心 ,利用遥感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 ,实现多尺度、多作物关键农情信息的立体、高效监测诊断。同时与产业、市场、服务等农业农村大数据深度融合,构建集数据采集、交互、共享、分析、 应用为一体的数字农业综合决策平台 ,以数据赋能产业 ,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!
AI农业模型产品,是应用数学模型方法和计算机技术,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一气候、土壤、作物、社会、经济等,从而对农业生产进行定量研究。它是计算全球或区域初级生产力、评价作物生长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模型,是研究农田生态系统能量物质迁移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有力工具,可为精准农业、信息农业和作物长势的遥感监测与产量预报提供了理论支持,并广泛应用于农田水肥管理、育种、作物布局、适宜播种期预报等等。
最后,张俊贞副总经理表示,感谢东营区各位领导及专家代表参加本次交流活动。中羚泰和公司将继续与各位专家、政府相关部门密切合作,结合东营区的产业优势,全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“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”和支农奖补等政策在东营区的落地实施,为东营区的智慧农业建设做出贡献!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